close

1955年,一位從台灣龍潭鄉下到台北找工作的客家姑娘邱秀蓮小姐與1951年從大陸寧波蹍轉來台投靠胞兄的張寶根先生,因緣際會的在台北西門町的王大吉禮品一同工作,兩人都算是離鄉背井、一樣寂寞的心,

1957王大吉禮品(取自哲生原力)
漸漸的相互吸引而共組家庭,當時西門町鐵路旁還是一片竹棚攤商時期,這對年輕夫妻,上無祖蔭也就只能暫棲附近的違章建築。1957年第一個女孩誕生於禮教總公所旁違章建築群裡,有了小孩夫妻更加勤奮了。

1950禮教總公所 ( 取自國家圖書館 )
張先生也就近在違章建築群裡開了個小工廠,也是台灣當時普遍家庭即工廠的寫照,1958年第二個小孩誕生後開始找店面,在中華路現址隔壁開始經營大業禮品工藝社,隔年搬至現址, 1961年對街的中華商場竣工,這地方成了人氣匯聚之地,這個地點沒選錯。

1961年中華商場 ( 取自維基百科 )
手邊帶著五個小孩嗷嗷待哺,兩人帶著幾位大陸各地來台的鄉親與台灣鄉下來的小伙子,靠著一把剪刀剪出一夥人的食衣、住、行,雖然彼此間言語有隔閡,但大家都是外地來的,為生活打拼總要捐棄成見,日子在酸甜苦辣中還看得見對未來的希望。
這時候,開始承租的店面又要漲房租了,不給漲就得搬家。因為,連電話都是用隔壁的,好地點又不容易找,「店面要不要買下來」一直困擾著張寶根,因為、因為要回老家寧波的思緒一直在張寶根腦海裡迴盪著,就這樣猶豫著,而暫時放下購屋的念頭。
夫婦兩人白手起家歷經風雨,好幾次的生意失敗再起,投資過的塑膠袋廠、眾人集資在隔壁開設的甬江大飯店承接金龍廳夜總會,都因經營不善與幫人做保而慘賠收場,一切歸零重頭再起,終於,在一家子胼手胝足時,搭上台灣經濟起飛的時光機會,慢慢的還清負債,並靠著努力儲蓄與跟會、貸款,1978年起陸陸續續一層一層的買下承租的獨棟三層樓房,期間經歷中華商場的拆遷與西門町的繁華起落。

1966年王大遇祝融改建西門大樓
王大吉於1966年燒毀改建大樓,當年來台的老一輩逐漸凋零,頂著時間的巨輪身為第二代面對接班與傳承,老屋經過1甲子的滄桑也該重新換裝,恢復往日的丰采。
2013年3月,終於下定決心動工整建六十年的老房子。由彭金龍、李富喆、蔡宜辰等三位設計師以「東情西韻」為主軸,外觀維持台灣巴洛克建築原貌,內部則呈現西方時尚擺設,歷經一年時間,二O一四年三月正式完工,讓老屋回春、重新賦予重責大任。

P.S.: 1935年前,本建物於臺灣博覽會既已存在
1949年由李旺先生翻修至今,見證西門町、中華商場、禮教總公所、紅樓的繁華起落。

1935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第一會場( 取自維基百科 ).jpg

1950興建中華商場前 禮教總公所 ( 取自國家圖書館 ).jpg

1957王大吉禮品(取自哲生原力).jpg

1961年中華商場 局部放大( 取自維基百科 ).jpg

2013大業門口.jpg

2013大業門口內.jpg

2013大業門口布條.jpg

2013大業門面.jpg

2014〝東情西韻〞外觀台灣巴洛克建築原貌,內部西方時尚擺設.jpg

2014大業門口.jpg

2014大業門面(直).jpg

2014大業門面(圓).jpg

2014大業展示櫃.jpg

2014大業展示櫃2.jpg

2014大業窗戶.jpg

大業禮品~外觀〝東情西韻〞維持60年前仿巴洛克建築原貌,內部西方時尚擺設,全新展場為您呈現.jpg

arrow
arrow

    大業禮品-旗艦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